说:“咱们这只是个开始呢,既然能做出智能小灯,那咱们可以试着再做个更复杂点的东西呀,比如做个能自动避障的小车,你们觉得咋样?”
陈峰一听,立马来了精神,兴奋地说:“好啊,龙宇,这主意太棒了,那肯定比小灯有意思多了,不过难度也更大了吧,咱们可得好好计划计划。”
林悦也点头表示赞同:“嗯,我觉得可以呀,只是咱们得先了解下小车避障的原理,看看需要用到哪些传感器之类的东西呢。”
于是,新一轮的探索之旅又开启了。
他们开始查阅大量关于自动避障小车的资料,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籍,在网上搜索各种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,还跑去请教学校里的物理老师和科技老师,一点点学习小车运动的力学原理、不同传感器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来控制小车的行为。
在这个过程中,大家分工明确,肖龙宇凭借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学习能力,主动承担起了研究编程部分的任务,他常常坐在电脑前,对着那一行行代码,一琢磨就是好几个小时,遇到不懂的地方,就认真地做上标记,然后去问老师或者自己上网查找答案。
林悦则负责整理各种传感器的资料,她细心地把不同传感器的特点、适用场景以及优缺点都详细地记录下来,还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对比表格,方便大家查看理解。
她会时不时地和伙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:“你们看呀,这个超声波传感器呢,它能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检测距离,很适合用来检测小车前方的障碍物,但是它的精度可能会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哦。”
陈峰则把精力放在了小车的车体结构搭建和动力系统配置上,他找来了各种废旧的材料,像旧玩具车的零件、废弃的塑料板等,试图用这些材料拼凑出一个坚固又实用的小车框架。
有时候为了让小车的轮子能转动得更顺畅,他会反复调试轮子的安装角度和传动装置,弄得满手都是油污,却也毫不在意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