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路嘉实还小的时候,城市里栽满了老槐树,每到夏天,绿叶成荫。
这条街道原本是一片低矮的平房,居民楼的楼下有各种店面——像百宝箱一样丰富多彩的杂货铺、放学时总散发香味勾起胃里馋虫的小吃摊、老师指定买课后辅导资料的书店,都充满了他童年的回忆。
母亲陪嫁的商铺也在这条街上,原先租给别人,每月收个租金补贴家用。
后来,为了给父亲治病,家里的存款在一次次缴纳高昂的医疗费后所剩无几,母子俩只靠租金根本没法生活。
为了赚钱养家,母亲就用这个门面自己开了个餐馆。
当时,好心的街坊邻居知道他家里的情况,总来”老味道“照顾生意。
“老路那么好的一个人,真是可怜呦......芳姐,你们娘俩不容易,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。”
邻居叔叔阿姨看着店里乖乖做作业的小路嘉实,不忍心地说。
那时,路嘉实还小,只觉得大人的脸色很复杂,总是有他看不懂的神情。
后来,他长大了,知道那叫同情和怜悯。
即便面对生活的艰辛,母亲腰杆始终挺得笔首。
她用笑容面对每一个帮助她的人,用一大桌丰盛可口的饭菜作为回报。
随着时间流逝,居民楼变得老旧破败,邻居们纷纷搬离这条街,住进了环境更雅致的新小区。
城市规划也发生了改变,这条街被改造成了美食打卡地,除餐饮以外其他类型的老店一律被要求拆掉迁址,让新的商家集中入驻。
熟悉的食客走了,新店还带来了冲击,”老味道“变得门庭冷落。
大多数人来这里,苦苦等候多时,只为打卡附近那几家光鲜亮丽的网红店。
不管其味道如何,只要能拍几张用来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漂亮饭照片,就达到了吃饭的目的。
很少有人为角落里平凡的小店驻足。
也是,有谁会在意一个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