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被我认识到了!
王阳明眼神一亮,深深地看了杨植一眼,换一个话题问:“你如何知道大明律令?”
杨植回答说:“小子失陷匪巢,日思夜想盼望天兵解救,若大旱之望云霓。
但是转念一想,如果天兵到来,我怎样才能让天兵知道我是良民呢?
我苦苦思索,终于想到一个办法。
我皇明天兵自然是依律而行,那么当天兵知道我学习了大明律例,自然知道我是良民。
这也是我仿效乡老当年太祖高皇帝的《大诰》旧事。”
王阳明一时哑然,杨植这些话如果深究起来,说明杨植的本心,或者说杨植的行事逻辑与不一样,有自己独到的见解。
王阳明也不以为异,大明盛行神童文化。
从江西吉安的解缙开始,五岁能诗七岁成文的神童代代不绝,前任首辅费宏就是一名二十岁状元的神童,创下了宋元明清明西朝状元的纪录,现在正赋闲在老家江西铅山。
所以巧得很,大明神童以江西为多。
但今天不是论道辩经的时机,点检缴获、计算军功、善后等工作非常繁重。
王阳明侧身对一名帐内军官客气地说:“袁百户,烦请先将杨植带到巡抚衙门。
我先处理军务。”
巡抚衙门没有驻锡城内,而是就地征用赣州卫所的办公区,赣州卫的旧军营被巡抚标兵营所占,赣州卫只得在附近另立一个军营。
两营地相距不远,互为犄角。
杨植远远看着高大的赣州城,心中暗道一声可惜,打消了进赣州府城参观大明城市的念头,边走边跟袁百户搭讪:“袁大人,敢问一句,凭你的官职,怎的巡抚对你非常客气?”
袁百户年约西十,脸上一道浅浅的伤疤,面无笑容,他瞟一眼杨植说:“我不是巡抚亲军,我是锦衣卫。”
杨植点点头,很懂行地问:“袁大人是恩荫寄禄挂名的锦衣卫,还是实职锦衣卫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