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解决了自己的祖宗传承问题后,李渊于六月七日封嫡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,李世民为秦王,李元吉为齐王。
同时,还封李孝基、李叔良、李神符、李神通、李德良、李博义、李道玄、李奉慈为各种王。
能看出来吧?
这些都是李家的亲戚。
这是后世抨击李渊的一个污点,在刚刚建国的时候,不先封功臣,却先大肆分封没有太多贡献的亲戚。
如果一切都按照李渊最初的设想发展,其实也没什么问题,这件事小到可以忽略,国家既己建立,大肆培植自己的亲人当然是成本最低也最可靠的稳定统治的手段。
可惜的是,几年以后那场几乎是整个唐朝最著名事件将他的一切设想打乱,同时他还免不了要跟自己那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对比。
两相对比之下,这件小事也确实有不妥之处。
再结合后来因为封赏不均导致的灭杀开国功臣事件,李渊在王朝建立后的管理上确实有致命的缺陷。
这里再举一例。
登基后,李渊每天朝会仍自称名字,还邀请高阶官员同坐在一个席垫之上,刘文静曾劝告说:“王导曾经说过,如果太阳和地下万物一样,人民还怎么仰望太阳呢?
如今最尊贵的皇上和卑贱的臣属没有分别,这是不正常的。”
李渊回答:“当年刘秀和老友严光同睡一床,严光把脚压到刘秀肚子上,现在,众位高层全都德高望重,又是我平生好友,当年欢聚之情,怎么可以忘记,你不要在意。”
白话版的《资治通鉴》里柏杨先生曾痛批刘文静是自我作贱的马屁精,为了自己的官运,不惜砍掉君王偶尔流露出来的一点人性,是民主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。
民主真是个好东西,不仅如今的东西方可以用来互相指责,竟还可以用来抨击1400年前的人事物,长见识了。
也许李渊先生从一个臣子到帝王的时间还太短,自己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身份和生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