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    护眼关灯

第16章 工人阶级

徐教授的办公室里,早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舒展的绿植叶子上,衬得愈发可人。

郑仪将发言稿递给徐永康,认真地补充道:

“老师,我希望能加一个人共同发言。”

“哦?”

徐永康翻着稿子。

“哪位教授?”

“不是教授。”

郑仪直视老师的眼睛。

“他叫张海峰,是城南物流园的一名搬运工,同时也在自学法律,帮助工友维权。”

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。

徐永康放下稿子,眯起眼睛:

“工人?”

“工人阶级为什么不能上台发言?”

郑仪的声音平稳但坚定。

“他比我们更了解基层司法实践的真实困境。”

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突然笑了,眼角皱纹舒展开来:

“工人阶级光荣!这话我四十年前就说过!”

他猛地拍桌。

“加!必须加!”

郑仪没想到老师答应得这么痛快。

徐永康起身从书柜深处抽出一本泛黄的相册,翻到某页指给郑仪看。

照片里是年轻时的徐永康,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,站在工厂大礼堂的讲台上,背后横幅写着“工人阶级要掌握司法武器”。

”你变了。上次来找我时还是个急着往上爬的聪明人,现在倒是想起要低头看看了。”

徐教授的话让郑仪微微一怔。

老人合上相册,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时光:

“你还记得开学。

而在最新一期彩色合照里,西装革履的毕业生们肩并肩站着,前排的徐永康白发苍苍,笑容却与当年如出一辙。

这就是传承。

不是知识的填鸭,不是人脉的交接,而是一团火点燃另一团火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

城南物流园,傍晚的夕阳将集装箱染成橘红色。

郑仪远远就看见张海峰坐在一堆货物上,膝盖上摊着那本《法学概论》,手指沿着字句慢慢移动,他读书的习惯还保留着小时候点读的方式。

“海峰!”

张海峰抬头,咧嘴笑了:“又来啦?”

“来告诉你个事。”

郑仪跳上货箱。

“徐永康教授,就是我导师,想见你。”

书本啪嗒掉在地上。

张海峰瞪大眼睛:

“……政法大学的徐教授?《华夏法制史》的作者?”

“对,而且他同意你跟我一起在论坛发言。”

张海峰的脸色突然变得煞白。他跳下货箱,焦躁地来回走了几步:

“不行不行,我这种粗人……”

“工人阶级光荣。”

郑仪一字不差地复述徐教授的话,抓住好友颤抖的手腕。

“这可是徐老的原话。”

张海峰的手腕上还有昨天卸货时划伤的血痕。他低头看着自己沾满机油的指甲缝,声音发哑:

“我连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……”

郑仪用力按住张海峰的肩膀,眼神坚定:

“就穿你这身工装去,带着机油的痕迹和泥土的气息,让所有人看看,什么是真正的工人阶级。”

他的声音不容置疑:

“工人光荣,这不是一句空话。”

张海峰的眼眶瞬间红了。他背过身去,粗粝的手掌狠狠抹了把脸,再转回来时,眼神已经变了:

“好,我去!”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架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