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:“秦虽凭武力一统天下,但其统治严苛,赋役繁重,百姓苦不堪言。
‘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’,失民心乃秦二世而亡之根本。
依我看,治国应以民为本,施行仁政,方能长治久安。”
公孙瓒听后,对刘备的见解大为赞赏,自此二人情谊愈发深厚。
刘备与刘德然亦交情匪浅。
刘德然出身富贵,其父刘元起赏识刘备的志向与气度,常慷慨资助其学业,待之如亲子。
刘备感恩戴德,与刘德然相处融洽,毫无嫌隙。
他们一同学习、生活,学业上交流心得,生活中相互照顾,共同度过许多美好时光。
在卢植的教导与同窗的砥砺下,刘备不仅学业精进,在人际交往与领导能力上也得到极大锻炼。
他为人真诚重义,不论对方出身贵贱,皆一视同仁。
同窗有难,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或在学业上答疑,或在生活中解难,因此在书院威望颇高,备受众人敬重。
书院常举办学术活动,其中学术论道大会最为隆重。
论道之日,各学派学子齐聚,各抒己见,辩论激烈。
刘备作为儒家代表,与法家、道家等学子展开思想交锋。
他引经据典,从儒家经典中阐述“仁政”思想,主张君主以德治国,关爱百姓,重视民生教化,以达社会和谐。
面对质疑,他从容应对,逻辑严密,言辞恳切,赢得众多学子的掌声与赞誉,声名远扬。
除书院学习,刘备还常与同窗出游,访遍山川,拜访贤达。
他们漫步山林,聆听自然之声,体悟天地规律;长途跋涉,拜访隐居贤士,聆听教诲,汲取智慧。
曾听闻深山老者精于兵法,他们不辞辛劳前往拜访。
老者见其求学心切,便毫无保留地分享研究心得,讲解经典战例。
刘备等人全神贯注,积极探讨,此次拜访让他们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