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春的阳翟,乍暖还寒,田野间的冰雪刚刚消融,小河里水流清澈,缓缓向远方淌去。
荀彧站在村外的高岗上,眺望着家乡的山川河流,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感。
眼前的景象宁静而安详,似乎乱世的阴云从未蔓延至此。
然而,越是平静,他的心中越觉得不安。
阳翟虽小,但也是豫州腹地的一座繁荣城镇,西通八达的官道贯穿东西,每日有商贩挑着担子进城,也有百姓赶着牛车出城。
荀彧这一日特意换上了普通的布衣,独自一人穿行于市集。
集市上人声鼎沸,各色摊贩吆喝着,卖的多是些家常物什:盐、布匹、柴草、牲畜。
荀彧随手拿起一只精致的小木碗,问道:“这碗多少钱?”
摊主是一位中年汉子,满脸风霜之色,见荀彧衣着普通,以为是乡间少年,随口答道:“三文钱。”
荀彧摸了摸衣襟,发现自己出门匆忙,竟没带半文钱。
他歉意地放下木碗,刚要离开,摊主却叫住了他:“小兄弟,若是喜欢,这碗算我送你了。”
荀彧有些意外,转身问道:“为何白送?”
摊主憨厚一笑,低声道:“看你不像坏人,像是读书人,咱穷人家的孩子也盼着能出个秀才,你要用得上,拿去吧。”
荀彧愣了一下,随即拱手道:“多谢这位大哥。
只是我无功不受禄,这碗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。”
摊主见他如此温文尔雅,便和他多聊了两句:“小兄弟,像你这样的人,就该去读书做官,不要落得像咱们这样讨生活。
乱世要来,咱这些贱民能活一天算一天,你们这些有学问的,才真正有盼头。”
这句话让荀彧心头一震。
他原以为百姓的苦难只限于赋税苛重,官吏横征暴敛,却没想到,他们的内心早己对未来不抱希望。
“百姓为何甘愿认命?”
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