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这批善本作为底本,两位提供场地和人手,我们三家联手,共同打造一个大型抄书坊。
利润三家分成,各取所需。
"张元捋着胡须沉思:"这倒是个好主意。
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?
"墨白早有腹案:"我们可以在长安和洛阳各设一处抄书坊。
长安这边由张老负责,洛阳那边由崔兄主持。
至于质量把控和统一标准,则由在下负责。
"他知道,在这个时代,书籍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,更是重要的商品。
如果能建立一个规模化的抄书坊,不仅能提高效率,还能保证品质的统一。
"妙!
"崔明拍案叫绝,"如此一来,我们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。
长安洛阳两地互通有无,既能保证供应,又能控制成本。
"张元也连连点头:"老夫觉得此计可行。
只是还需细细商议具体章程。
""两位请看,"墨白从柜台下取出一份早己准备好的章程,"这是在下拟定的初步方案,请过目。
"崔明和张元凑在一起仔细阅读。
章程中详细列出了合作方式、利润分配、质量标准等各项内容。
这些都是墨白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经验拟定的,既保证了各方利益,又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了空间。
"好!
"看完章程,两位书商都赞不绝口,"墨郎君年纪轻轻,却有如此见识,实在令人佩服。
"正说着,外面又传来一阵脚步声。
秦芸款步走了进来,看到店内宾客满座,不禁一愣。
"秦小姐来得正好,"墨白笑着说道,"我们正在谈一笔大生意,还请小姐也参详参详。
"秦芸是茶商之女,商业头脑极为敏锐。
她快速浏览了章程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:"墨郎君此计甚妙。
不过,这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