淞宫地处嵩院的中心,是嵩院院长东君的居所。
嵩院则在群山环抱之中,峰峦叠翠,溪水曲折,端的是一派高雅避世之风。
万年以来,有无数学子求学于此,嵩院也称得上是百舸争流之地,又因立身处世时间实在是太过久远,因此各国中不少闻名遐迩的大学者皆在此留过名。
东君领着鲑阳暄穿过山林,这山林里面还有不少零碎的石碑,多半被嵩院的学生们刻了字,有些久经风雨己经模糊,有些即使沧桑却依旧坚韧,还有些字迹很新,依稀带着点稚嫩……刻字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,有单单写个“仁”或者“杀”的,亦有写什么“逍遥”或是“抱朴”的,甚至有些长篇大论洋洋洒洒刻满整片石碑的,不足一一道也。
嵩院外院——莘院与藤院并立,莘院重文,藤院重武。
两院所持风尚,学生所穿的院服,开设的课业,都是截然不同,甚至在大多时间,这两个院都是针尖对麦芒,颇有些水火不容的意味。
两院学生见面,大多也是一个冷哼一声,一个拂袖而去。
“酸儒!蛮夫!”两院夫子倒也不制止,反而称这些东西叫做“少年意气”,大抵是他们觉得只有年少才能如此轻松地说出这般话语来。
东君他们未在外围多停留,而是首入中心淞宫,待进入那厚重的柛木大门后,便有二十西个白鹤化成的侍者前来迎接。
东君径首把手中的一卷书帛交给了领头的侍者,吩咐道:“过后拿去放进莘院书库吧。”
鲑阳暄一眼看过去,发现那竟是神国国主拿来昭告神国的天书,想来是那位叫做方知世的神官临终前用它书写了些什么。
看着那位侍者接过书帛行过退礼后离开了。
东君看着他的背影,突然开口道:“方知世以前也是莘院的学生,最是喜欢泡在琅嬛书阁中……”只不过说完了这句就再没了下文,反而转身朝正殿过去了。
如今的世道如此艰辛,不必说神魔二族尚且因为混战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