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团长例来是用脑子打战的,但面对一大片开阔平坦的棉花地、无险可守的战场也是绞尽脑汁,与几个参谋、营级军官商议后,便命令全团连夜在原有战壕后方五十米,再新挖一条战壕,两线间以数条交通壕连通。
两道防线增大了防御纵深,避免一点突破、全线溃退。
虽然机枪数量不多,只剩下1挺马克沁重机枪和6挺轻机枪(这是加上缴获的2挺鬼子歪把子机枪,可惜有挺九二重机枪被撤退的鬼子炸坏了),但却修筑了十几个机枪火力点,以供机枪灵活机动。
特别给唯一的1挺重机枪配了4个人、修筑了3个专用射击掩体,并严令机枪手们每射击几分钟,就要转换射击位,以避开小鬼子的步兵炮和掷弹筒的定点打击。
另外,还有2门82迫击炮,此炮是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仿造法国1930式81毫米迫击炮而生产的,射速快、射程远,弹片可扩散几十米,对于人员具有相当的杀伤力。
但是,这炮全重69公斤,拆卸后需要3-4人背负。
2门82迫击炮还剩下10余发炮弹,被布置在第二道壕沟内,没得团长下令不得开火。
在804团全员“抢火药”劲头的推动下,缴获了八十多条三八大盖,加上原有的汉阳造,基本做到了人手一枪,“老套筒”、“单打一”都扔到一边了。
buqiang射速、准度大大提升,让现在一个连的火力抵上了原来三个连的火力,子弹也收刮了许多,还有不少的香瓜手雷。
向团长还想了个瞒天过海之计,布置极少兵力在一线,吸引、消耗敌人炮火。
敌方炮火停止,一营全员隐蔽进入一线壕沟,打鬼子一个措手不及。
二营则作为第二梯队布置在第二条壕沟,随时支援一线。
随着团部命令一个一个下达,804团全体上下开始忙活起来。
东方开始放出亮光,半空中压着低低的乌云,仿佛一场大风暴随时会降临。
杨